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周东亮 | “艺”路梅花带雪香
★
编者按
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·梅花表演奖(中国戏剧梅花奖)创立于1983年,以“梅花香自苦寒来”为寓意,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——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,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。40年来,梅花奖已举办31届,共评出京剧、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、歌剧、音乐剧、舞剧等门类,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,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,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!
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,我刊特为纪念“梅花奖”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,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。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,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,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,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!
周东亮
江苏省演艺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
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传承人
第1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
《董存瑞》
《大风歌》
《南方夫子》
《玉蜻蜓》
《烛光在前》
《装台》
《云水谣》
《苏东坡》
《徐霞客》
《草命天子》
《状元打更》
《紫砂梦》
《双珠凤》
《沙家浜》
《侠医缪希雍》
《玉飞凤》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梅花,承载着我们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韵,它是凌寒傲雪的风骨,是暗香浮动的清逸,更是俏也不争春的气度。从小我对梅花就有别样的情愫,敬佩它的品格,喜爱它的高洁。后来,中国剧协以“梅花”为名,设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项“梅花奖”,身为戏曲演员的我更是将其作为奋斗目标和人生梦想。然而,说起我和“梅花奖”的缘分,是“众里寻他”的不懈追求,更是“蓦然回首”的惊喜收获!
1997年的春天,万物复苏,整个国家都沉浸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怀抱的喜悦里,而我的命运也在这一年发生了重要转折,我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戏主角:方卿。当时我们江苏省锡剧团为了培养年轻人,促进经典剧目代代相传,决定创排新版《珍珠塔》,起用了不到30岁的我担任领衔主演。
锡剧《珍珠塔》
《珍珠塔》是锡剧的经典代表剧目之一,曾有多位前辈老师演绎过,也是锡剧界泰斗王彬彬先生的代表作之一。挑战这样一部经典,对当时年岁尚轻、首次挑大梁的我而言,真的是压力山大。我不仅要面对繁重的排练任务,还要面对接踵而至的质疑。然而,为了不辜负院团领导和前辈老师们的信任和期望,也为了圆自己的艺术梦想,“纵然是千难万劫,万劫千难志不消”。方卿是一个性格坚韧、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,他的人生经历也如梅花一般,经过了一番“寒彻骨”,才迎来了“遍地香”。为了塑造好这个人物,那时候大概3个月的时间,我整天泡在排练场里,跟导演对戏,跟前辈老师学习,一招一式,一个眼神、一个表情都力求精准到位。尤其“跌雪”一折是全剧的核心,也是考验一个演员唱念做打表综合水准的试金石,里面不仅有大量的搓步、滚翻、抢背、倒趴虎等专业动作,还有大量的高腔和唱段,需要演员有极好的体力与极佳的专业素养。为了“跌”出水准,“跌”得漂亮,我整天在排练场跌爬滚打,受伤是家常便饭。为了练体力,每天正式排练前我都会给自己加码,从一楼跑到七楼起码十个来回。每天排练结束后,我也会主动留下来继续一遍遍地反复练习。曾经有记者采访篮球巨星科比成功的秘诀,他回答: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?而我排练《珍珠塔》的那段时间,见过南京新街口的二十四个时辰。如今回想起那段岁月,虽然辛苦,但有目标、有方向,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前辈老师、舞台同伴的齐心协力,颇有一种风华正茂、挥斥方遒的快意,所以我倍感珍惜。
锡剧《珍珠塔》
《珍珠塔》首演是在南京的大行宫会堂,演出一炮而红,鲜花和掌声纷至沓来。随后,我多次参加江苏省的展演和比赛活动,作为领衔主演,我也从寂寂无闻到声名大噪,收获了众多的荣誉和赞美,好评如潮。我始终牢记团领导和老师们的教诲,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谨守初心,不懈求索,在演出的过程中不断对人物进行丰满、对细节进行打磨,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攀登,以更加逼真的“方卿”、更加优美的“跌雪”、更加真挚的表演回馈喜爱我的观众。
锡剧《珍珠塔》
2001年,经过4年的锤炼,我对“方卿”这个角色已经驾轻就熟,对《珍珠塔》也早已烂熟于心。此时,一个好消息悄然降临,《珍珠塔》作为江苏唯一的一部剧目,入选了在广西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戏剧节。为了呈现最好的演出状态,全团上下又回到了“三更灯火五更鸡”的排练时光,我更深知这场演出的重要性,不敢有丝毫懈怠,全力以赴备战。11月的广西柳州依然热浪袭人,我们怀着满腔希冀来此追逐梦想。虽然我们对《珍珠塔》有足够的信心,但是在这样一个鲜少听过锡剧的八桂大地,跟全国那么多优秀的院团同台竞演,无形的压力依然萦荡于胸。压力即是动力,我摈弃一切杂念,全身心投入到演出之中,现场不断响起的掌声和喝彩声,给了我充足的信心和动力。我越演越得心应手,仿佛我就是方卿,感受着他的愤懑与不甘、体味着他的苦痛与柔情,跟着剧中人歌一回、舞一回、哭一回、笑一回。演出结束,全场轰动,好评如潮,第二场更是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,被当时戏曲界专家评价为“珍珠塔现象”。第七届中国戏剧节落幕,《珍珠塔》不负众望收获了大满贯,囊括了包括剧目、编剧、导演、表演、音乐、舞美在内的所有奖项,我也荣获了优秀表演奖。更是凭借这部戏,我荣获了第十届文华表演奖,以及我梦寐以求的中国戏剧梅花奖。
锡剧《珍珠塔》
我是幸运的,遇到了好的领导和老师、遇上了好的时代,领衔主演的第一部大戏就获得了至高荣誉。然而,成功“摘梅”于我而言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。获得“梅花奖”后,中国剧协为了发挥梅花奖演员的骨干带头作用,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组织了多场培训、交流演出活动。我参加过梅花奖演员的培训班,聆听了多位前辈老师的精彩讲课,身心备受洗礼;我参加过梅花奖艺术团,与全国多位著名的梅花奖演员一起到过广州、深圳、上海等地交流学习、巡回演出,深深感受到天外有天、人外有人,会左右开弓、双手写书法的白淑贤,水袖翻飞让人眼花缭乱的齐爱云,等等。演出结束后我们经常会聚在一起交流探讨艺术,我深深感受到前辈老师们对艺术的严谨与一丝不苟。一个个戏曲界翘楚至今让我记忆深刻。而裴艳玲、孙毓敏等前辈老师的教诲更是影响着我接下来的从艺道路。他们因循而不守旧,他们创新而不忘根本,在他们的身上既有传统文化的根魂和坚守,又有对戏曲艺术的敬畏和执着追求。如今,时代在变化,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日俱增,戏曲艺术需要不断与时俱进,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的“要坚持守正创新,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,赓续历史文脉、谱写当代华章”。守正永远在前,创新永远在后,对于我们戏曲艺术而言,更是要立足传统,将老祖宗留下来的优美舞台技艺很好地继承下来、传承下去,筑牢基本功,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时代需求适当地创新,让传统戏曲艺术焕发时代魅力。正如我们的《珍珠塔》,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,对剧本进行了合理的改编,对导演、音乐、舞美做了适当的创新处理,既大力传承,又适当创新,因此才能引发观众的共鸣和喜爱。
锡剧《珍珠塔》
时光容易把人抛,红了樱桃、绿了芭蕉。如今,距我获得“梅花奖”已经过去20多年。我扮演过很多角色,领衔主演了多部大戏,然而,老师们的教诲和与梅花奖演员们交流学习的经历始终伴随我左右。我一直秉持守正创新、戏比天大的原则,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寻合适的边界,为传统戏曲艺术注入生命力。同时严格要求自己,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练功,并将老师们的教诲、梅花奖的精神传承给青年一代演员,助力年轻人才的成长。《珍珠塔》也一直伴随着我的艺术生涯,从苏南小城演到国际舞台、从青葱岁月演到两鬓染霜,如今该剧演出已经超过3000多场。2015年,我们还在中国剧协和江苏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,将锡剧《珍珠塔》摄制成超高清4K数字电影,用现代化的电影镜头语言展示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。该片荣获第15届世界民族电影节“最佳音乐片奖”、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“最佳戏曲片提名奖”等多项荣誉。
高清4K数字电影《珍珠塔》
回眸我与“梅花奖”的点点滴滴,是《珍珠塔》成就了我,是各位前辈老师们的悉心教诲铸就了我,是中国剧协这么好的平台锻造了我,我的心中满怀感恩之情。2023年是中国戏剧梅花奖的“不惑之年”,在这40年里,多位优秀的戏曲演员脱颖而出,如梅花般俏立枝头,汇聚成中国戏曲梅林的香江雪海。然而全国那么多好演员,能进入到“梅花奖”行列的仍是少数,但没拿到“梅花奖”的演员,并不代表他们艺术水准就不高。有时候一个省只有一个参赛名额,几年一蹉跎,有的演员就超龄无法参赛了,因这样的原因没有获奖的演员大有人在。因此,“梅花奖”是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,不把参赛名额均匀地分给各个省,而是根据每个省的演员的强弱能力分配参赛名额,给更多优秀演员提供宝贵机会,也更能彰显出“梅花奖”的权威性与艺术含金量。这是我对“梅花奖”评选的些许粗鄙之见,不当之处还望见谅!最后,衷心祝愿中国戏剧梅花奖红梅傲雪,花繁叶茂,香飘万里!
★
本栏往期回顾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陈小朵 | 恒持此志 逆旅含香——我的“梅花使命”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打开封面 | 汪人元 | 认识梁伟平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汪育殊 | 梅花香自苦寒来·我的追寻梅花之路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邵志庆 | 梅花绽放四十载,春色满园朵朵香——我与中国戏剧梅花奖的“半生缘”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冯咏梅 | 梅香馥郁韵悠长——我和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故事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张培培 | 用热爱和敬仰,点亮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那一朵梅花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翁国生 | 雪终输梅一段香——我的“梅花奖”故事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冯玉萍 |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——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40周年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景雪变 | 肩负起新时代文艺的报春使命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林为林 | 傲骨冰雪暗香来——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周育德 | 说说我认识的几朵梅花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孟广禄 | 砥砺艺术初心,传承梅花精神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宋国锋 | 梅花激励40载 甘为剧坛效毕生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谢 涛 | 逐梦梨园 傲梅幽绽——我与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故事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李树建 | 一个农村放牛娃的“梅花梦”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徐棻 | 梅花十二朵 迎春次第开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罗怀臻 | 更科学,更公正,更荣光——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之际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季国平 | 重新认识梅花奖的深远意义和当代价值
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| 王蕴明 | 凌霜傲雪报春晖——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40周年之际
责任编辑 卢巍
设计制作 孙竹 尹明钰
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